當孩子長大出外讀書、工作、成家,夫妻正式進入空巢期,兩人也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。有些夫妻因為長期的分工,先生負責賺錢養家,太太一手照顧孩子,漸漸喪失了共同的話題。通常到這個年歲是先生事業發展的高峰期,工作、應酬、運動社交幾乎填滿了行程,這卻也正是夫妻攜手邁向美好晚年的關鍵期,先生可以邀請妻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,或者兩人開始規劃每週專屬的約會時間,總之要預備未來大部分時間將只有兩個人生活的事實,重新將生活重心調整到伴侶相處上。錯過了這個階段,下一步可能將走得比較艱辛。
根據榮格的理論,男女兩性都同時擁有陰柔和陽剛的特質,只是大多數的男性在年輕時展露較多的陽剛特質,女性則顯現較多的陰柔特質。然而隨著年紀增長,男性的陰柔特質逐漸顯現出來,女性的陽剛特質也慢慢發展起來。本文所謂的陽剛特質特別指外向的生活方式,比如我們不時可以看到孩子離家後的中年婦女,會以各式志工的姿態活躍於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活動中。男性退休後則通常更傾向留在家中,重視家庭生活。
上個世紀的日本,經濟蓬勃發展,很多大公司都有終身聘用制,在大男人主義的社會風氣下,女性幾乎婚後都成為全職家庭主婦,沒有自身的經濟基礎。當日本修改法令,使妻子可以合法分取先生的退休俸後,瞬間湧現一股熟齡離婚潮。當時有一部流行的日劇《熟年離婚》試圖補捉這樣的情景。劇中描寫一位終身在知名企業位居高層,終於要退休的男主角,在退休當日馬上去英語補習班為自己和太太報名上課,無非是期待就此和太太過著雲遊世界的生活。怎知回到家卻接到太太一封「離職信」,細數從結婚以來所有工作及應得的報酬,她為先生預備了最後一頓豐盛的「離職餐」,就此離家出外建立新生活。或許真實的生活沒有這麼戲劇性,但臺灣這些年熟齡離婚的增長率,確實高於其他婚齡的離婚增長率,多少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。
甜蜜戀愛不嫌晚,只是需要說出口、勇敢做
在我帶領過的夫妻團體中,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太太在先生退休的那一天,馬上出外從事一份全職工作,而且還是在照顧機構那種不時需要過夜的工作。我詢問這位太太,她表示實在無法想像,整天和先生在家中四目相視的日子要怎麼過?中年夫妻沒有建立起好的關係,晚年通常也不容易親近。
當然也有正向的例子,一對退休夫妻來到我們的團體中,認真地詢問我:「孩子都離家了,我們兩個平時關係就不錯,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嗎?」我當下回答:「你們可以重新談戀愛呀!」這對夫妻一時無言以對,過了好一會兒兩人相視而笑地說:「那要怎麼開始呢?」我就從幫助他們發掘彼此的愛之語開始,那位太太的主要愛之語是身體的接觸,但這卻是先生最不在乎的愛之語,再加上他們交往的時代男女界線分明,兩個人在路上手牽手完全是不可能的事。難怪有次我發現他們來團體的路上,先生居然走在前太太跟在後,讓我一陣詫異,心想這對夫妻明明關係挺好的,怎麼相距這麼遠?
太太也表示他先生幾乎無可挑剔,打從結婚以來她就在公務機關擔任會計,不時有加班的需求,家務向來是先生一手打理,只是她總覺得好像還有點不滿足,但也說不上是什麼。於是我邀請先生在團體裡先試試牽著太太的手,起初他還是有點彆扭,幾經練習才慢慢習慣。團體結束後一個月,我在一家咖啡廳再度訪談他們夫妻,太太看起來春風滿面,先生也談笑風生。訪談結束之際,我試探性地邀請先生抱一下太太,沒想到先生隨即起立,當眾抱住太太。恰巧鄰桌是一群年長的男士,瞬間迎來一片嘩然,但這時先生淡然地說:「太太喜歡我抱她,就抱抱她,有什麼關係。」這對60過後的老夫老妻重新談戀愛的美麗故事,就此深植在我心裡,也讓我對中老年夫妻的婚姻教育充滿了盼望。
同居生活大不易,正因相伴數十年更要留心
研究指出夫妻退休時間的差異,也會影響退休後的關係調適。在夫先退、妻先退或同時退三種選擇中,以夫先退帶來最多的調適困難。雖然雙薪家庭已經普遍存在,但女性的家務量通常並沒有因為工作得以大幅下降,這同時也意謂著男性承擔的家務責任較少,也沒有累積處理家務的經驗。因此在先生先退休的情形下,妻子自然期待較空閒的先生可以多做些家務,但常常事與願違。先生或許因為不熟悉也沒有投入相對的時間在家務上,或許是因為好不容易可以蒔花弄草、做點從前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,以至於當妻子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到家時,還是得面對一大堆家事。以前覺得先生工作很辛苦也就認了,但現在先生整天待在家裡卻沒做半點事,以往累積的委曲及當下的憤怒常常一股腦兒地衝出來,造成老年夫妻間的衝突。而這其實是能避免的局面:可以事先規劃兩個人的退休時間,如果先生必須先退休,也能在退休前半年開始溝通未來的家務分配與執行技巧,這都可以有效降低退休生活的衝突。
老年夫妻雖然回歸兩人世界,但代間關係還是不可避免。如何與成年子女相處,就像給孩子年幼時一致的教養般一樣重要,特別是財務關係,到底什麼時候該完全放手,讓孩子獨立面對社會生存壓力,學到自給自足的務實生活態度,而不是始終將未來建構於空虛飄緲的雲端世界。當前的年輕世代有一個普遍慢熟的跨國趨勢,愈來愈多人可能會待在父母身邊很久而且經濟不獨立,很多現象顯示,相較於爸爸,媽媽容易寬容孩子的依賴,這也會造成老年夫妻的衝突,是不得不深思的議題。
如果孩子經濟獨立又順利成婚、生兒育女,根據華人文化傳統定義,就進入含飴弄孫的理想老人生活。然而在社會劇烈變遷之後,婆媳翁婿關係也脫離了傳統,對於子女的婚姻關係,父母最好採取尊重不介入的態度,除非孩子主動尋求協助。孫子女的教育就更不在話下,主權當然是在成年子女身上,不當的跨越界線往往帶來成年子女婚姻的難題,而且有害於孫子女的教養。老年夫妻想要有幸福愉悅的代間關係,財務獨立自主是個重要的前提,與其因為要規避遺產稅而事先將財產分給子女,不如留些財產在身上,不時以零用錢的方式獎勵主動探訪、關心的孩子與孫子女,讓親子見面成為一件彼此精神與物質的雙重享受。
571 Comments
Comments are closed.